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,糖友不僅在身體上遭受傷害,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更承受著病情長期的折磨。而大量的研究表明,糖尿病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(guān),還與心理因素有關(guān)。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飲食和使用藥物外,還必須調(diào)整心理平衡,重視心理療法。
糖尿病不僅給患者的身體造成了嚴(yán)重的危害,長期的患病更使得許多患者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,遭受病情的折磨。
剛過50歲的張阿姨有家族糖尿病史,患有近10年的糖尿病。疾病所帶來的嚴(yán)重耳鳴和輕微腳痛影響了張阿姨的日常生活和睡眠,她因此對糖尿病的治療很消極,時常感到煩躁,也不愿去正規(guī)醫(yī)院就診,嫌看病花錢,加之吃的降糖藥物效果也不太好,張阿姨的家人為此很著急。
專家解釋,根據(jù)對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(xué),遺傳和治療等方面的研究表明,糖尿病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(guān),而且與心理因素有關(guān)。患者精神的緊張、情緒的激動、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(yīng)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,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,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。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,勢必造成內(nèi)分泌代謝調(diào)節(jié)紊亂,引起高血糖,從而導(dǎo)致糖尿病。因此,糖尿病人除了控制飲食和使用藥物外,還必須調(diào)整心理平衡,改善病人情緒狀態(tài),克服消極情緒,幫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。
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家屬、朋友來說,常用的幫助患者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。
1.支持心理治療。通過解釋,說理、疏導(dǎo)、安慰等,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,以幫助病人消除各種消極情緒反應(yīng);
2.認(rèn)知療法。幫助病人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了解,消除不適當(dāng)?shù)念A(yù)測、誤解和錯誤信念。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;
3.行為療法。某些行為療法技術(shù)可幫助病人遵從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計劃,包括血糖自我監(jiān)測,行為強化,行為塑造療法等。
而糖尿病病人自身對待糖尿病要抱著科學(xué)的態(tài)度,既要重視糖尿病,了解它的危害性,又要懂得治療糖尿病的必要性、可行性,保持樂觀開朗,在各方面配合醫(yī)生的治療。